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下发《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2:45:25  浏览:85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下发《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下发《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96]汇资函字第189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
现将《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及时转发各有关单位。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反馈总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外汇帐户的管理,规范境内外汇帐户的开立和使用,便利企业开展正常业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开户银行”是指经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外汇结算帐户”是指收入来源于经常项目,且用于经常项目支出和经外汇局批准的资本项目支出的帐户;“外汇专用帐户”是指有特定收支范围的帐户,包括外汇资本金帐户,外债、外债转贷款、境内中资金融机构
外汇贷款专用帐户,以及还本付息等其它专用帐户。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为企业外汇帐户的管理机关。

第二章 帐户的开立
第四条 企业凭外汇局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以下简称《外汇登记证》)及相关材料,在注册地开户银行开立相应的外汇帐户。
第五条 不同类别的外汇帐户均可以开立不同币种的帐户,在一家开户银行开立的不同币种的同类别帐户视为一个帐户。企业如因业务需要在同一家开户银行变更帐户币种,由开户银行自行处理。
第六条 企业凭外汇局核发的“开户通知书”到开户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外汇资本金帐户。
第七条 企业凭外汇局核发的《外债登记证》、《外汇(转)贷款登记证》到开户银行开立外债、外债转贷款、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贷款专用帐户。
第八条 企业可以凭外汇局核发的“开立外债还本付息专用帐户通知书”或者“开立外汇(转)贷款还本付息专用帐户通知书”到开户银行开立外债、外债转贷款或者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还本付息专用帐户。
第九条 企业确因业务需要在异地开立外汇结算帐户和外汇专用帐户的,可以向注册地外汇局提出申请,凭注册地外汇局核发的“开户通知书”到开户地外汇局备案,经开户地外汇局审核并加盖戳记后,方可到开户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第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开立定期存款帐户,定期存款帐户应当按照企业外汇收入来源分别开立,分类管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存入定期存款帐户,除用于还本付息外,应当纳入外汇结算帐户最高金额管理。
第十一条 开户银行为企业开立外汇帐户后,应当在《外汇登记证》相应栏目中注明开户行名称、币种、帐号、帐户性质、开户日期,并加盖该行戳记。

第三章 帐户的使用
第十二条 外汇结算帐户可以办理经常项目的收入、支出和经外汇局批准的资本项目的支出。
第十三条 外汇资本金帐户的收入仅限于企业各投资方以现汇方式投入的资本金,支出仅限于有关用途的经常项目的支出及经外汇局批准的资本项目的支出。
第十四条 贷款专用帐户的收入只能是企业所借入的外债、外债转贷款或者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支出仅限于指定贷款用途的外汇支付。
第十五条 企业可将其外汇收入存入还本付息专用帐户,也可用人民币购买不超过两期即将支付本息的外汇存入该帐户。还本付息专用帐户的支出,仅限于偿还外债、外债转贷款或者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外汇贷款。
第十六条 企业经常项目的外汇收入,进入外汇结算帐户的,在外汇局核定的帐户最高金额内保留外汇,超过最高金额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卖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实投资本和经常项目外汇资金周转的需要,调整核定外汇结算帐户最高金额的原则。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按照外汇局核定的帐户类别、收支范围、使用期限和最高金额使用外汇帐户。开户银行收到超出企业外汇结算帐户最高金额部分的外汇可以暂时予以入帐,同时通知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结汇。逾期不结汇的,由开户银行抄报当地外汇局。
企业可将其各外汇结算帐户的资金集中统一对外支付,并办理以此为目的的资金划拨,但必须在款到7日内办理对外支付。
第十八条 企业从外汇帐户中对外支付,开户银行应当按照《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审核相应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

第四章 帐户的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和开户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开立和使用外汇帐户。不得出租、出借、串用外汇帐户。
第二十条 异地外汇帐户由开户地外汇局就地统计和监管。企业应当按规定向注册地外汇局报送异地外汇帐户的收支情况。异地外汇结算帐户的最高金额由注册地外汇局核准,并占用为该企业核定的最高金额。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经营期内需变更开户银行,应当向外汇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转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企业外汇资本金帐户的外汇资金使用完毕后,开户银行应当办理帐户撤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 外汇贷款使用完毕或者贷款合同规定的偿还期期限届满后,开户银行应当为企业办理贷款和还本付息专用帐户撤销手续。
第二十四条 企业经营期满或者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终止合同、停止营业,原审批机关应当将有关情况抄送外汇局,由外汇局监督开户银行办理企业外汇帐户的清理手续。
第二十五条 外汇局责令撤销帐户的,应当向开户银行和企业发出撤销外汇帐户通知书,企业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持外汇局“撤销外汇帐户通知书”到开户银行办理清理手续,并撤销其外汇帐户。逾期不办的,由开户银行撤销帐户。
第二十六条 企业在异地开立的外汇帐户,使用期满办理帐户撤销手续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将帐户注销证明报送注册地外汇局;如需延期使用,应当在帐户使用期满前20个工作日内向注册地外汇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使用。
第二十七条 开户银行为企业办理帐户撤销手续后,应当在《外汇登记证》中注明销户日期,并加盖戳记。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企业,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视其情节轻重,处以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撤销帐户等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开户银行,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责令其改正,通报批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开户银行应当按规定定期向外汇局报告企业帐户开立、使用、撤销情况,外汇局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检查。
第三十一条 企业开立和使用境外外汇帐户,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立外汇帐户的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制订和调整核定最高金额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原1989年10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其它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帐户开户通知书

(199 )汇资户字( )号企业代码:
外汇登记证编号: 单位:万美元
----------------------------------
|申请单位| (盖章) |联系人| |
|----|-----------------|---|-----|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
|----|--------------|------------|
|实投资本| |注册资本| |
|----|--------------|----|-------|
|帐户类型| 结算帐户 |使用期限| |
|--------------------------------|
| 开户银行 | | 币 别 | 帐 号 |
| | |-----|--------|
|-------|---------| | |
| | |-----|--------|第
|最高金额总额 | | | |一
| | |-----|--------|联
|-------|---------| | |
|本帐户最高金额| |-----|--------|银
| | | | |行
|--------------------------------|留
| 外汇管理局核定收支范围 |存
|--------------------------------|
|收支范围| |
|----|---------------------------|
|支出范围| |
|--------------------------------|
|注册地外汇局 | 开户地外汇局审核章 | 备注 |
|审核章 | | |
| | | |
| | 年 月 日| |
----------------------------------
通知书自开出之日起十五天有效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帐户开户通知书
(199 )汇资户字( )号企业代码:
外汇登记证编号: 单位:万美元
----------------------------------
|申请单位| (盖章) |联系人| |
|----|-----------------|---|-----|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
|----|--------------|------------|
|实投资本| |注册资本| |
|----|--------------|----|-------|
|帐户类型| 结算帐户 |使用期限| |
|--------------------------------|
| 开户银行 | | 币 别 | 帐 号 |
| | |-----|--------|
|-------|---------| | |
| | |-----|--------|第
|最高金额总额 | | | |二
| | |-----|--------|联
|-------|---------| | |
|本帐户最高金额| |-----|--------|企
| | | | |业
|--------------------------------|留
| 外汇管理局核定收支范围 |存
|--------------------------------|
|收支范围| |
|----|---------------------------|
|支出范围| |
|--------------------------------|
|注册地外汇局 | 开户地外汇局审核章 | 备注 |
|审核章 | | |
| | | |
| | 年 月 日| |
----------------------------------
通知书自开出之日起十五天有效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帐户开户通知书
(199 )汇资户字( )号企业代码:
外汇登记证编号: 单位:万美元
----------------------------------
|申请单位| (盖章) |联系人| |
|----|-----------------|---|-----|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
|----|--------------|------------|
|实投资本| |注册资本| |
|----|--------------|----|-------|
|帐户类型| 结算帐户 |使用期限| |
|--------------------------------|
| 开户银行 | | 币 别 | 帐 号 |
| | |-----|--------|
|-------|---------| | |
| | |-----|--------|第
|最高金额总额 | | | |三
| | |-----|--------|联
|-------|---------| | |
|本帐户最高金额| |-----|--------|外
| | | | |汇
|--------------------------------|局
| 外汇管理局核定收支范围 |留
|--------------------------------|存
|收支范围| |
|----|---------------------------|
|支出范围| |
|--------------------------------|
|注册地外汇局 | 开户地外汇局审核章 | 备注 |
|审核章 | | |
| | | |
| | 年 月 日| |
----------------------------------
经办: 审核:

附件三: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售汇核准件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购汇企业| |
|----|---------------------------|
|售汇银行| |售汇币别| |
|----|-----------------|---------|
|售汇金额|大写| |小写| |
|----|---------------------------|第
|外 汇 | |一
|用 途 | |联
|----|---------------------------|
| |收款人| | |
| 外 汇 |---|------------| |银
| |汇入行| |(外汇业务专用章) |
| 划 入 |---|------------| |行
| |帐号 | | |
|---------------------| |
|核准件有效期| 截止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售汇核准件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购汇企业| |
|----|---------------------------|
|售汇银行| |售汇币别| |
|----|-----------------|---------|
|售汇金额|大写| |小写| |
|----|---------------------------|第
|外 汇 | |二
|用 途 | |联
|----|---------------------------|
| |收款人| | |
| 外 汇 |---|------------| |外
| |汇入行| |(外汇业务专用章) |汇
| 划 入 |---|------------| |局
| |帐号 | | |
|---------------------| |
|核准件有效期| 截止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售汇核准件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购汇企业| |
|----|---------------------------|
|售汇银行| |售汇币别| |
|----|-----------------|---------|
|售汇金额|大写| |小写| |
|----|---------------------------|第
|外 汇 | |三
|用 途 | |联
|----|---------------------------|
| |收款人| | |
| 外 汇 |---|------------| |企
| |汇入行| |(外汇业务专用章) |
| 划 入 |---|------------| |业
| |帐号 | | |
|---------------------| |
|核准件有效期| 截止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附件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核准件

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结汇企业| |
|----|---------------------------|
|结汇银行| |结汇币别| |
|----|-----------------|---------|
|结汇金额|大写| |小写| |第
|----|---------------------------|一
| | |联
| 外 汇 | |
| 用 途 | |
| | |银
|--------------------------------|
| | | |行
|核准件有效期|截止 年 月 日 | |
| | |(外汇业务专用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 | |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核准件
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结汇企业| |
|----|---------------------------|
|结汇银行| |结汇币别| |
|----|-----------------|---------|
|结汇金额|大写| |小写| |第
|----|---------------------------|二
| | |联
| 外 汇 | |
| 用 途 | |
| | |外
|--------------------------------|汇
| | | |局
|核准件有效期|截止 年 月 日 | |
| | |(外汇业务专用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 | |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核准件
企业代码: 〔199 〕 汇资核字第 号
----------------------------------
|结汇企业| |
|----|---------------------------|
|结汇银行| |结汇币别| |
|----|-----------------|---------|
|结汇金额|大写| |小写| |第
|----|---------------------------|三
| | |联
| 外 汇 | |
| 用 途 | |
| | |企
|--------------------------------|
| | | |业
|核准件有效期|截止 年 月 日 | |
| | |(外汇业务专用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复核人| |经办人| | |
| | | | | |
----------------------------------
本核准件有效期十五天



1996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3〕77号



  矿产资源补偿费自1994年开始征收以来,征收额持续增长,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征收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没有严格执行与开采回采率系数挂钩、一些矿产品计征销售收入的核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切实保护采矿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财产权益,促进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50号)及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是采矿权人因开采消耗属于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而对国家的经济补偿,是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和维护国家财产权益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挂钩,规范征收管理,是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经济手段,有利于引导和激励矿山企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有利于维护矿山企业的合法权益。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从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保障科学发展、保护国土资源、维护群众权益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切实抓好落实。

  二、科学规范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一)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系数挂钩。

  矿山开采回采率高低直接反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所有应考核开采回采率的矿山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令第150号规定的方式,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开采回采率与实际开采回采率之比),运用开采回采率系数的实际结果计算征收金额,实际开采回采率高于核定开采回采率,开采回采率系数小于1,相应地少缴,反之多缴,充分发挥开采回采率系数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二)严格确定开采回采率系数。

  1.煤矿以采区作为开采回采率考核单元,非煤固体矿山以矿山生产的矿块(盘区)作为开采回采率考核单元。

  2.核定开采回采率原则上以经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对已有核定开采回采率的矿山企业,要组织进行复查,公示复查结果。复查的要求参照《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促进煤矿回采率提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8号)。对无核定开采回采率的矿山企业,由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核定。

  3.实际开采回采率应依据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结果确定。按照《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3号)的要求,全面开展矿山企业的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提交矿山储量年报,计算当年实际开采回采率。

  上一年度矿山停采或按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等没有考核实际开采回采率的,计算开采回采率系数采用的实际开采回采率为最近一次考核的实际数值。

  4.矿泉水及普通建筑砂、石、粘土等开采回采率系数原则上取1,钾盐矿开采回采率系数以综合利用系数代替,地热以回灌系数代替(见附件)。

  5.开采回采率系数按照“当年用上年的原则”使用,即当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用上一年度的开采回采率系数。

  (三)规范确定矿产品计征销售收入。

  1.计征对象的界定。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是以公开交易市场价格销售的原矿或者选矿(初加工)产品。对于以原矿或选矿(初加工)产品直接形成市场销售收入的,其实际销售收入即为计征销售收入,不再进行折算。对于采选冶联合企业销售冶炼(加工)产品的,其计征矿产品销售收入应相对于选矿(初加工)产品进行折算,无选矿(初加工)产品的,可相对于原矿进行折算。

  2.矿产品计征销售价格的确定。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价格是指在竞争条件下矿产品公开交易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对于企业内部自用无实际市场销售价格,企业以内部定价或企业垄断价格等计算销售收入,申报、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由负责征收的征管机构按照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或委托同级物价部门确定的当地公开交易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核定计征销售价格;无法计算当地公开交易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的,参照国内行业公认度较高的矿产品现货交易所公布的最近一个季度的平均销售价格核定计征销售价格,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3.难以核定销售价格或销售收入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办法。

  (1)采选冶联合企业销售冶炼(加工)产品的,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销售价格应根据冶炼(加工)产品的销售价格通过计征调整系数进行确定。矿产品计征销售收入计算公式为:矿产品计征销售收入=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销售量×冶炼(加工)产品销售价格×计征调整系数。

  计征调整系数确定原则为:最近三年当地同类选矿(初加工)产品的公开交易市场平均销售价格除以相应冶炼(加工)产品的当地公开交易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无法计算当地选矿(初加工)或冶炼(加工)产品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的,计算计征调整系数的选矿(初加工)和冶炼(加工)产品的公开交易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均参照国内行业公认度较高的矿产品现货交易所公布的最近三年的平均销售价格。无选矿(初加工)产品或选矿(初加工)产品无实际销售价格的,可使用原矿的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计征调整系数。采用以上方法仍难以确定计征调整系数的,可采用冶炼(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冶炼(加工)环节直接成本的方法,确定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销售收入。

  (2)对于所确定的计征对象无公开交易市场销售价格或难以核定其销售收入的,锰矿等9种矿产计征销售收入按附件确定,如需调整计征调整系数的,须按以上计征调整系数确定原则,由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并报部备案;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自行组织研究制定其它矿种计征销售收入办法的,须报部备案。

  (3)采矿权人生产多种矿产品或矿产品中有多个计价的共伴生成分的,应当分别计算其产品销售收入并按相应费率计征。采矿权人无法区分主矿种与共伴生矿种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以总销售收入和主矿种对应费率计征。

  (4)对于开采建筑石材、普通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产,无市场销售收入或难以核定计征销售收入的,依据实际消耗资源储量,以当地公开交易市场最近一个季度或最近一个年度的平均销售价格核定其计征销售收入,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对于间断性生产或财务账目不全的小矿(核定实际生产规模不足小型矿山生产规模上限十分之一)等难以计算其实际储量消耗的,依据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年生产规模,以当地矿产品公开交易市场最近一个年度的平均销售价格核定其年度计征销售收入,采用年度定额的方式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征管队伍,强化征收的技术要求,加强培训,提高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巩固履行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法定职责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要求,保障对征管工作的投入,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设备,确保征管工作正常开展。

  (二)完善征收管理制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纳费登记、申报、缴纳、稽查等征收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征收管理。认真执行减免规定,规范减免,对于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依法给予减免,引导和激励采矿权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健全完善减免制度,批准减缴、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要自批准之日起1个月内按规定备案。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以及省级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大型矿山企业的征收工作,推进建立属地征收和分级征收相结合的征收机制。

  (三)严格入库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自收汇缴专用收据”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缴款书”、“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退还书”等专用票据,及时将矿山企业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足额入库,不得设立过渡性账户,不得截留、坐支和挪用。

  (四)加强日常监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中关于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和实际开采回采率考核的有关要求,充分利用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网上报备系统,及时掌握矿山企业开发利用情况。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网络直报工作,认真审核企业缴费情况,开展年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矿山企业要及时稽查,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缴费义务的日常监管。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任务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征收主体,要切实承担起国家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落实本通知要求,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征收工作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报部。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有效期5年。原地质矿产部印发的《关于共、伴生矿产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的复函》(地函〔1994〕276号)、《关于如何计征采、选、冶联合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函》(地函〔1995〕130号)、《关于征收钾盐资源补偿费问题的复函》(地函〔1996〕184号)、《关于〈河北省地热水、矿泉水、砖瓦粘土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方式〉的批复》(地函〔1997〕152号)以及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征收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0号)同时废止。



2013年7月4日



附件:
锰矿等9种矿产计征销售收入确定方法表.xls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307/P020130710410415093117.xls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26号


为规范乳制品加工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乳制品加工与原料乳生产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乳制品加工建设项目核准管理、土地供应、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食品生产许可、卫生许可认证、工商注册登记等工作中要以准入条件为依据。



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为规范乳制品加工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乳制品加工与原料乳生产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一、 企业设立及布局
新上或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企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符合如下条件:
(一)新上加工项目(企业)
1、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距离在60公里以上;
2、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200吨以上;
3、有固定并与加工能力配套的奶源基地,已有原料乳数量(加工企业自建牧场、股份制牧场以及农企合同规定的存栏奶牛所产鲜牛奶比重)不低于加工能力的30%;乳粉类生产企业所用原料50%以上为生鲜牛(羊)乳,液体乳生产企业所用原料乳全部使用生鲜牛(羊)乳(复原乳除外)。有配套的机械化挤奶站。
(二)改(扩)建加工项目(企业)
1、新增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100吨以上;
2、有固定并与加工能力配套的奶源基地,已有原料乳数量(加工企业自建牧场、股份制牧场以及农企合同规定的存栏奶牛所产鲜牛奶比重)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改(扩)建后,乳粉类生产企业所用原料50%以上为生鲜牛(羊)乳,液体乳生产企业所用原料乳全部使用生鲜牛(羊)乳(复原乳除外)。有配套的机械化挤奶站。
3、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等方式,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三)加工能力布局
1、新上加工项目(企业)选址须在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不得建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环境功能符合食品加工环境要求,周围2公里范围内没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扩散型污染源,没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等污染源;合理设置防护距离,有效防止废水、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不良影响。
2、新上或改(扩)建加工项目(企业)要整体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项目建设须执行《乳制品厂设计规范》(QB6006)、《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1269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乳品设备安全卫生》(GB1207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3、按照区域原料和市场分布,发挥地区优势,相对集中、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区域奶源与乳制品加工协调发展的加工能力布局,鼓励培育大型加工企业。东北、华北、西北等传统农牧区,重点发展乳粉、干酪等固体乳制品和灭菌乳等乳制品;大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重点发展液体乳等乳制品。
(四)加工能力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优化增量,调整存量,逐步淘汰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20吨以下的生产装置。国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企业)依法予以取缔或实施关闭。
二、 工艺与装备
(一)企业生产须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执行质量保证体系工艺文件规定;所采用工艺先进、适用,能够保证生产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企业必须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在原料接受环节配备离心式净乳机、恒温储乳罐;原料处理环节配备乳脂分离与标准化、均质与杀菌等产品标准化系统;须按产品质量要求,配备杀菌、灭菌及灌装设备,全自动乳粉包装设备;须配备原地清洗系统(CIP)和酸碱中和储罐,必须有废水废液处理系统。根据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需要配备检验仪器和设备,必须配备乳成分综合快速检验仪。
三、产品质量
(一)乳制品产品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下类别产品应符合相关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类别
产品品种
产品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杀菌乳
《巴氏杀菌乳》(GB5408.1)、《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GB19645)
灭菌乳
《灭菌乳》(GB5408.2)、《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卫生标准》(GB19645)
液体乳
酸牛乳
《酸牛乳》(GB2746)、《酸乳卫生标准》(GB19302)
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
《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GB5410)、《乳粉卫生标准》(GB19644)
乳粉类
婴幼儿乳粉
《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GB10767)、《婴儿配方乳粉Ⅰ》(GB10765)、《婴儿配方乳粉Ⅱ、Ⅲ》(GB10766)
炼乳类
全脂无糖、全脂加糖炼乳
《全脂无糖炼乳和全脂加糖炼乳》(GB5417)、《炼乳卫生标准》(GB13102)
乳脂肪类
奶油、稀奶油
《奶油》(GB541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GB19646)
干酪类
硬质干酪
《干酪卫生标准》(GB5420)
其它乳制品类
干酪素
乳 糖
乳清粉
《工业干酪素》(QB/T 3780)、《粗制乳糖》(QB/T 3778)、《脱盐乳清粉卫生标准》(GB11674)、《脱盐乳清粉》QB/T 3782
(二)企业须对原料乳进行体细胞、抗生素、细菌总数的检验与控制。
(三)企业应采用GMP、HACCP方法管理,制定关键控制点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对生产过程及半成品进行检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四)企业应详细制定成品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并应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准,若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制定企业标准。
(五)产品出厂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并做出货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日期、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产品包装标识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标示营养标签的产品还应符合《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六)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有健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四、能源及水消耗
企业能源消耗及水消耗应达到或严于以下指标:
产品类别
标煤(吨)/吨
电(kw/h)/吨
水(吨)/吨
巴氏杀菌乳
0.1
60
5.5
灭菌乳
0.1
110
5.5
酸牛乳
0.2
90
10.0
乳 粉
1.5
450
35.0
炼 乳
0.6
200
10.0
干 酪
暂不规定
暂不规定
暂不规定
奶 油
暂不规定
暂不规定
暂不规定
五、环境卫生与保护
(一)企业所有污染防治设施应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使用。
(二)企业生产区内设施、设备应易于维护、清洁,不得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味、粉尘及其它污染物泄漏等有妨碍卫生的情形发生;生产区内禁止饲养动物。
(三)企业生产区空地应绿化,防止尘土飞扬或积水;易产生污染的设施应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焚化炉、锅炉、废水处理、污物处理均应与生产车间、仓库、供水设施有一定的距离并采取防护措施。
(四)企业生产区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储水池(塔、槽)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等应采用无毒、无味、防腐的材料;供水设施出入口应有安全卫生设施;自备水源选址应距污染源(化粪池、垃圾存放场所)100米以上。
(五)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关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水质要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和城市排水许可相关规定。
(六)企业清洁生产推荐执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
六、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
(一)企业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建与改扩建项目(企业)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二)企业必须配备劳动保护和工业卫生设施。
(三)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七、监督管理
(一)新上或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企业)必须符合上述相关准入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按准入条件审核并办理核准文件。核准生效前,城乡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国土资源部门不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工商部门不得予以核发证照;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电力部门不得予以供电。
(二)已经核准新上或改(扩)建加工项目(企业)投产前,须经省级及以上投资、土地、环保、安全生产、劳动、卫生、农业、质检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准入条件及相关规定进行投产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相关部门核发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明,企业方可投入产品生产和销售。
新上或改(扩)建加工项目(企业)投产前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投资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完善有关建设内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环保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未依法取得土地使
7
用权的,不得办理土地登记、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对未按照规定的条件和土地使用合同约定使用土地的,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土地使用合同的约定予以处罚,并限期纠正。
(三)已建加工项目(企业)要按照准入条件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项目(企业)必须具备固定并与加工能力配套的奶源基地,符合准入条件规定的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能耗及水耗、环境卫生与保护、安全和社会责任要求,整改限期为2年。已建项目(企业)整改后由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委(经委)、发展改革委确认并将企业名单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逾期仍未达到准入条件规定的,金融机构停止提供信贷支持,电力部门依法停止供电,质检部门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卫生部门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环保部门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工商部门依法对关闭的企业变更或注销登记,被依法责令关闭的企业要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四)各级经贸委(经委)、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属地乳制品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委(经委)、发展改革委负责依法淘汰落后乳制品加工生产能力,依法取缔或关闭属地违法违规项目(企业),对符合准入条件的新建、改(扩)建、已建加工项目(企业)实行社会公告,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五)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监督和管理。
八、附则
本准入条件所称乳制品包括:液体乳类(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乳粉类(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 、婴幼儿乳粉 、其它配方乳粉);炼乳类(全脂无糖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调制炼乳、配方炼乳);乳脂肪类(稀奶油、奶油 、无水奶油);干酪类(原干酪、再制干酪);其它乳制品类(干酪素、乳糖、乳清粉等)。企业系指乳制品加工企业。
本准入条件实施中国家标准有修订的,按修订后新标准执行。
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港、澳、台地区)的乳制品加工企业。
本准入条件自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